400-806-1279

厌氧菌介绍

发布日期:2023-09-16 浏览次数:856

厌氧菌的概念:厌氧菌是指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,而不能在空气和(或)10%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。


厌氧菌的分类:


一. 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


1.  

专性厌氧菌:是指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,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,只能进行无氧发酵,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,而且游离氧对其还有毒性作用。如破伤风杆菌、肉毒杆菌、产气荚膜杆菌、脆弱拟杆菌等。


2.  

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。在有氧或缺氧条件下,可通过不同的氧化方式获得能量。如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中进行有氧呼吸,在缺氧条件下发酵葡萄糖生成酒精。许多肠道细菌,如醋酸杆菌、大肠杆菌等均属此类。



二. 根据革兰染色法对厌氧菌分类:


1.  

革兰阴性厌氧菌主要包括脆弱拟杆菌属、普氏杆菌属、卟啉单细胞菌属及梭形杆菌属等。


2.  

革兰阳性厌氧菌则包括了一些厌氧的杆菌及球菌。



三. 根据产生芽孢与否对厌氧菌分类


1.  

厌氧芽孢梭菌属:破伤风梭菌、产气荚膜杆梭菌、肉毒梭菌和艰难梭菌等。


2.  

无芽孢厌氧菌:是指一大类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的杆菌和球菌。如:脆弱类杆菌、韦荣菌属、消化链球菌属等。


厌氧菌感染的特点


1.  

厌氧菌感染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。除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为外源性感染外,其他厌氧菌感染为内源性。厌氧菌感染一般均为内源性感染。


2.  

厌氧菌感染都具有多菌性混合感染,感染区有气体形成或皮下气体及无消化道穿孔的气腹;分泌物恶臭,约半数以上为厌氧菌感染,分泌物暗红或黑色,经紫外线照射呈红色荧光,为硫磺颗粒。


3.  

厌氧菌感染的患者,临床上常出现发热、白细胞总数升高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,具有细菌感染的特征,但常规细菌培养时常呈阴性,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,这是某些感染性疾病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

厌氧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:头部、胸腔、腹腔、盆腔、泌尿生殖道…等


1.  

头颈部感染特点:头颈部厌氧菌感染主要来自于口腔,口腔是人体四大菌库之一。唾液中的细菌一半为厌氧菌。


2.  

腹腔感染特点: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消化道的正常菌群,多以慢性迁延性炎症或脓肿为主。腹腔作为人体最大的一个体腔,其中有很多实体脏器及胃肠管道处于低氧或无氧环境,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天然场所。Hao和Lee研究胃肠道中存在的正常微生物菌群,发现胃肠道中厌氧菌的数量自上而下递增,胃内仅含少量乳酸杆菌,其中大部分都是厌氧菌。


3.  

盆腔及泌尿生殖道感染:女性因其阴道的微生态失调,致阴道固有细菌上行而致的内源性机会感染易致盆腔炎,盆腔炎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。尽管尿道口、会阴、阴道和外生殖道可有许多需氧菌和厌氧菌寄殖,且细菌也易进入膀胱,但厌氧菌较少引起尿路感染。



厌氧菌的耐药机制


厌氧菌耐药主要是通过分子和细胞2个水平上的调控所实现的,主要是指:抗性基因的表达及转移。包括:1.抗生素降解酶的产生。2.抗生素作用靶点的修饰。3.增加主动外排等。


厌氧菌的耐药机制


各种不同的厌氧菌耐药机制也各不相同。临床标本中分离率最高的厌氧菌之一——脆弱拟杆菌,主要通过产内酰胺酶或其他酶导致对青霉素和氨卡西林耐药。而革兰阳性厌氧菌如产气荚膜梭菌等,则是通过接合方式,传递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,使敏感菌株获得耐药性。


厌氧菌耐药基因的特点


耐药基因的转移与环境刺激有关,即低浓度抗生素即可极大刺激耐药质粒或转座子的转移。因此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首先是促使耐药基因转移,其次才是选择耐药菌株。转座子可以对某个或某些厌氧菌有高度特异性,或与需氧菌有同源基因。人体的定植菌群就像耐药基因库,将耐药基因传递给不同部位的暂住菌,厌氧菌与需氧菌分享和互换基因材料。


转载自百度文库


厌氧菌的概念:厌氧菌是指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,而不能在空气和(或)10%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。


厌氧菌的分类:


一. 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


1.  

专性厌氧菌:是指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,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,只能进行无氧发酵,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,而且游离氧对其还有毒性作用。如破伤风杆菌、肉毒杆菌、产气荚膜杆菌、脆弱拟杆菌等。


2.  

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。在有氧或缺氧条件下,可通过不同的氧化方式获得能量。如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中进行有氧呼吸,在缺氧条件下发酵葡萄糖生成酒精。许多肠道细菌,如醋酸杆菌、大肠杆菌等均属此类。



二. 根据革兰染色法对厌氧菌分类:


1.  

革兰阴性厌氧菌主要包括脆弱拟杆菌属、普氏杆菌属、卟啉单细胞菌属及梭形杆菌属等。


2.  

革兰阳性厌氧菌则包括了一些厌氧的杆菌及球菌。



三. 根据产生芽孢与否对厌氧菌分类


1.  

厌氧芽孢梭菌属:破伤风梭菌、产气荚膜杆梭菌、肉毒梭菌和艰难梭菌等。


2.  

无芽孢厌氧菌:是指一大类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的杆菌和球菌。如:脆弱类杆菌、韦荣菌属、消化链球菌属等。


厌氧菌感染的特点


1.  

厌氧菌感染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。除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为外源性感染外,其他厌氧菌感染为内源性。厌氧菌感染一般均为内源性感染。


2.  

厌氧菌感染都具有多菌性混合感染,感染区有气体形成或皮下气体及无消化道穿孔的气腹;分泌物恶臭,约半数以上为厌氧菌感染,分泌物暗红或黑色,经紫外线照射呈红色荧光,为硫磺颗粒。


3.  

厌氧菌感染的患者,临床上常出现发热、白细胞总数升高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,具有细菌感染的特征,但常规细菌培养时常呈阴性,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,这是某些感染性疾病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

厌氧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:头部、胸腔、腹腔、盆腔、泌尿生殖道…等


1.  

头颈部感染特点:头颈部厌氧菌感染主要来自于口腔,口腔是人体四大菌库之一。唾液中的细菌一半为厌氧菌。


2.  

腹腔感染特点: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消化道的正常菌群,多以慢性迁延性炎症或脓肿为主。腹腔作为人体最大的一个体腔,其中有很多实体脏器及胃肠管道处于低氧或无氧环境,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天然场所。Hao和Lee研究胃肠道中存在的正常微生物菌群,发现胃肠道中厌氧菌的数量自上而下递增,胃内仅含少量乳酸杆菌,其中大部分都是厌氧菌。


3.  

盆腔及泌尿生殖道感染:女性因其阴道的微生态失调,致阴道固有细菌上行而致的内源性机会感染易致盆腔炎,盆腔炎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。尽管尿道口、会阴、阴道和外生殖道可有许多需氧菌和厌氧菌寄殖,且细菌也易进入膀胱,但厌氧菌较少引起尿路感染。



厌氧菌的耐药机制


厌氧菌耐药主要是通过分子和细胞2个水平上的调控所实现的,主要是指:抗性基因的表达及转移。包括:1.抗生素降解酶的产生。2.抗生素作用靶点的修饰。3.增加主动外排等。


厌氧菌的耐药机制


各种不同的厌氧菌耐药机制也各不相同。临床标本中分离率最高的厌氧菌之一——脆弱拟杆菌,主要通过产内酰胺酶或其他酶导致对青霉素和氨卡西林耐药。而革兰阳性厌氧菌如产气荚膜梭菌等,则是通过接合方式,传递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,使敏感菌株获得耐药性。


厌氧菌耐药基因的特点


耐药基因的转移与环境刺激有关,即低浓度抗生素即可极大刺激耐药质粒或转座子的转移。因此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首先是促使耐药基因转移,其次才是选择耐药菌株。转座子可以对某个或某些厌氧菌有高度特异性,或与需氧菌有同源基因。人体的定植菌群就像耐药基因库,将耐药基因传递给不同部位的暂住菌,厌氧菌与需氧菌分享和互换基因材料。


转载自百度文库